又是三月暖意浓,又是一年志愿情!3月初以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的火热氛围在宿迁经开区开始弥漫开来,在大街小巷、公园车站,活跃着一支支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服务队,用善行义举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成为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 志愿服务在全区蔚然成风
“5年来,我组织参加了一百多场以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助学、文明创建等为主题的公益志愿活动,种种经历让我对志愿服务这项公益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奉献他人,快乐自己。”3月5日,在宿迁经开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集中启动仪式上,来自罗土塘居委会党总支的一名志愿者施治国上台发言。他说,5年来,他在志愿服务中学到了很多,决心把它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和施治国一样,当天,活动现场汇集了全区十余个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志愿者千余名。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身穿统一的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有的在现场开展政策宣讲,有的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有的免费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还有的在现场跳起了民俗舞、舞起了中国龙……
“这场活动吹响了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号角,也拉开了广大市民和志愿者投入到新一轮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序幕。”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举办此次学雷锋服务集中启动仪式,就是希望群众能“动起来”,积极加入志愿服务大家庭,让志愿服务项目能“活起来”,充分吸纳志愿者,并努力满足群众需求。
关爱未成年志愿服务队、民俗文明传承服务队、法制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记者留意到,每个志愿服务队前都有一个展台,志愿者们忙服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向群众宣传志愿精神,鼓励市民积极加入,成为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
家住古楚街道的张新聿是一名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活动中,赵庄新时代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前围满了不少人,张新聿往前一凑,看到家长们正带着孩子在看书、玩耍,她的脸上当即露出了笑容。“大学时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志愿者,现在毕业了,志愿精神可不能丢。”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共同的追求,“助人为乐、乐人乐己”是志愿者共同的情怀。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如今,在经开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聚集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旗帜下,深入乡、街道以及各村(居),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用爱心播撒阳光,用行动奉献社会。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式“菜单”
志愿服务,是传递崇高精神追求的向善之举,也是判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让这束文明之光愈发绚烂夺目?一贵在“心”,一贵在“行”。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3月2日,黄河街道梨园居委会、城中居委会以及九鼎居委会组织志愿者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3月9日,古楚街道罗土塘居委会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进中嘉城市花园,分成宣讲、体检、入户、环保等多个小组,开展“文明实践志愿同行”主题活动;3月15日,经开区城管分局古楚大队深入街道,以“彰显新时代?志愿沐春风”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开辟一条充满温度的快捷通道;3月23日,徐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薪火志愿者携手市阳光志愿者代表,陪同辖区20名五保户老人来到市博物馆和雪峰公园,一起游览公园,踏春赏景,进一步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宿迁经开区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围绕政策法规宣传、文明新风倡导、邻里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科学知识普及、便民利民服务等内容,制定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菜单”。这些“菜单”再通过微信、微博、公示栏等平台予以公布,由各乡(街道)、村(居)根据群众需要,以“点菜式”或“套餐式”选择项目服务群众,最终实现志愿服务由松散型向组织化、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宿迁经开区还通过策划新的服务主题,拓宽服务对象,创新多样化服务形式,精心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志愿服务组织,进一步巩固和擦亮绿叶爱心志愿者协会、爱心之家、蔬菜保姆等特色志愿者队伍项目,成为经开区这座宜居宜业特色城市的品格与前行的力量。
???????????????????? 志愿精神滋养城市文明之花
志愿群体的道德素质频繁闪光,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作为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一张靓丽“名片”,志愿服务不是一时,不是一阵,而应成为一种常态化、长效化的服务事业,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宿迁经开区全面调动全区人民崇尚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园区志愿服务工作在数量规模、基地建设、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展。
为此,宿迁经开区着力完善一系列体制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对文明单位、文明街道的考核
?
?